G566线与迎宾大道、滨河路交叉口,终点位于夏寨村东侧,以互通出入口形式接入现状G566线km(左右幅均值),接入现状G566线段进行路面改造,改建现状G566线万元。
施工期在土方、水泥、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定期对临时物料堆场、未完工路面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过程通过对露天堆土场、表土堆场及堆料场采取苫盖及洒水措施,增加其表面的含水率,可有效减小堆场扬尘;沥青摊铺烟气随着沥青由压路机压实,温度降低,待沥青基本凝固,沥青烟也随即消失;施工机械、车辆尾气自然扩散,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定期对地面洒水,并对散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避免产生的扬尘对周边住户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施工生产生活区的选址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避开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并在四周设置彩钢板围挡。
施工生产生活区设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绿化施肥,洗漱废水洒水抑尘;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桥梁基础施工废水及施工场地机械冲洗废水,在项目区设一临时沉淀池和隔油池,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机械冲洗用水回用,不外排,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段,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维护不良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设备运行时的声级;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使施工场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规定。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弃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弃方全部运至项目设置的弃土场;建筑垃圾主要为废旧混凝土渣、废砖石及废钢筋,能资源化利用的资源化利用,不能资源化利用的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临时沉淀池污泥及钻孔泥浆由专业公司拉运送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建设单位现场集中收集后送至临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施工人员进场后,应立即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格施工纪律,不准踩踏、损毁征地范围之外的树木和草木,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自觉树立保护生态和保护植被的意识;在施工开挖作业过程中,对地表上层2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公路建设结束后临时用地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用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用保存的表层耕植土回填表面复垦或恢复植被;施工物料集中堆放在指定位置,严禁随意堆放。物料堆场采取底部硬化处理、开挖排水沟截留雨水措施,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风措施,防止施工物料通过风吹扬尘、雨水冲刷进入沿线生态系统;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依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适量洒水降尘措施,以防止施工过程中车辆不断碾压、扰动地表,产生扬尘。
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沿线汽车尾气(非甲烷总烃)及物料洒落扬尘。加强上路车辆的管理,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带及隔声屏障的管护。
运营期路面径流雨水中污染物含量及浓度均较低,排入路面两侧边沟,营运期应加强对两侧排水设施定期维护;桥梁路段设置减速标志,两侧设置实体防撞墙及护栏,营运期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在桥梁两侧设置收集槽,集中收集桥面上汇集的雨水,通过管道引至葫芦河外3座事故池(240m3)。
营运期通过制定宣传标语和相关规定,禁止司机、沿线居民在道路上随意丢弃垃圾,以保持道路的清洁;同时采用分路段到责任人的方式对沿线的固体废物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定期打扫桥面、路面,保持桥、路面整洁干净。
运行期控制公路沿线新建建筑构筑物使用功能,在相邻区域为2类区的路段,道路红线m范围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或单位,防止交通噪声污染;注意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运营后道路两侧35m范围内各噪声敏感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标准,要求道路两侧35m~200m范围内各噪声敏感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由于夏寨村距离道路边界较近,应在夏寨村路段设置减速带降低车速,在路边设置禁鸣标志严禁车辆鸣笛,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工程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管制及绿化树种对噪声的防范及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