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记者在鄞州印象城一层看到,ZARA门店的位置已经悄然拉起了另一快时尚品牌MUJI的围挡。
记者向鄞州印象城方面求证获悉,ZARA门店1月30日闭店。此次闭店,一方面是商场方面正常的运营招调,另一方面也是品牌方对于线下渠道的调整。
原ZARA门店的经营面积近2000平方米,目前,在原ZARA门店位置已移入此前位于二层的另一快时尚品牌MUJI,后续鄞州印象城方面将引入更具当下消费市场热度的品牌进行填充。
社交媒体上有传言称,ZARA今后将不再拓展中国市场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地区。高峰时期,ZARA在中国内地有100多家门店。近年来,陆陆续续关了不少。
仅以2023年为例,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初,ZARA关闭了具有地标性意义的上海南京西路店,这是ZARA于2006年开设的中国内地首店。几乎同期,ZARA在2007年开设的杭州首店也关闭;
2023年8月底,ZARA关闭了位于汕头星湖城的门店。这是ZARA在汕头及粤东地区唯一门店。
作为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两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当具有地标性意义或经营多年的门店关闭,甚至退出区域市场,难免会引发关注。
在她的印象中,很长一段时间,周末逛街的主要目的地就是各大快时尚门店,在这里可以以最低的价格与国际时尚潮流接轨。
2009年,伴随天一广场国际购物中心的开业,ZARA首次进驻宁波。作为当时的宁波首店,ZARA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引起了不小轰动,也开启了其在宁波长达十余年的“黄金时代”。
2013年,ZARA同样作为首批入驻主力店品牌,与鄞州印象城同步开业,一度是钱湖北路商圈的人气品牌;2015年,ZARA入驻位于鄞州区南部的环球银泰城。如今,这两家门店都已悄然撤退。
ZARA母公司Inditex的财报显示,从2018财年到2022财年,ZARA中国内地门店从179家减少到119家,缩减约1/3。
不仅是ZARA,过去五年间,Inditex旗下其他品牌也收缩了在中国的业务,Inditex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总数从589家减少到242家。其中,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在2022年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在H&M、ZARA们疯狂扩张的年代,一批曾经在时尚产业占据舞台中央的品牌也曾悄无声息退场。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班尼路、佐丹奴等品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Inditex集团2023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尽管在全球门店数整体减少,其销售额却同比增长11.1%至256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5%至41亿欧元。其中,Zara贡献的营收是最多的。对此,Inditex集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前三季度业务模式的执行力非常强劲,加之2023年秋冬季节供应链状况正常化,叠加更加有利的欧元兑美元汇率因素,共同推高了公司的毛利率。
提高运营效率,也就是关闭部分业绩不佳的小规模门店,同时加大对规模更大、更具吸引力门店的投入。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数据赋能,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减少损耗。
据太平鸟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2.3亿元,同比增长125%左右。
据此测算2023年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约26.05亿元,同比增长约9.5%,归母净利2.06亿元,同比增长约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1.8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73%。)太平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组织变革,强化品牌力和产品力,严控商品零售折扣,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9%左右,但销售毛利率同比增加 6 个百分点,公司经营费用同比下降 9%左右,对利润增长贡献较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太平鸟共关闭970个网点,门店比2022年底净减614家。其中,直营、加盟门店分别较2022年末减少217家、397家。
还严格控制零售折扣率,守住价格,绝不“放水”。这与ZARA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逆势涨价,也可谓殊途同归。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太平鸟各品牌营收均在下滑,但营业成本合计同比下降近30%,远高于营收的降幅,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6.36个百分点,达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