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进园.....走进郑州市金水区,这样的城市景观越来越多,一切的改变让市民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更新向美而行。
今年以来,助推城市蝶变,金水区勾画出一幅幅“文明、宜居、韧性、智慧”的新画卷,擦亮了城市生活的“金名片”,构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金水模式”。
12月26日,记者从郑州市金水区城市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金水区恢复有灯不亮路段21条;对全区188条市政道路巡视养护作业,先后完成6批次共计4.1万平方米道路病害整治修复,并治理“小井盖”18735座;新建停车场194处,增加停车泊位28397个,包含7处生态停车场,提供停车泊位414个。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金水区城市管理局在全市首推的“见缝插针+生态绿色”打造的生态停车场建设,以及全市首推的“集中停放+支路分流”的“P+R”新型停车换乘模式。两个全市首推的“金水模式”都是可借鉴可复制,巧妙运用城市“边角料”盘活闲置空地,“见缝插针”地给机动车、非机动车安“新家”,破解“停车难”。
另外,金水区城市管理局还通过“扩增量”“扩存量”“扩容量”“扩通量”四个“量变”,盘活停车泊位70956个,开放共享泊位15000个。
金水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聂思民告诉记者,改善民生、“郑”在行动,我们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推送的“三项治理”便民服务,让“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治理工作落地生根,赢得民心、守住民心。
走进昔日火出圈的“莫奈花园”——东风渠生态文化公园,体味一阵阵生机勃勃;涌向绿色,纵享一片片花木葱茏。夏秋季节,它是莫奈笔下的梦想花海,城市湿地天然氧吧;冬雪飘飘,它又变身浓墨留白的水墨画,一层冰雪晕染一层写意山水,充满冬日的静谧与美好,让来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
莫奈花园只是金水生态增绿的一个剪影。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绿化所所长韩宏强告诉记者,近年来,金水区局落实“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要求,于细节处用心,以“金水模式”持续改善城市生态,使绿色绘卷不断延伸,新建马渡、儿童友好2个公园,西太康路等3个游园;升级改造纯水岸等游园5个;新增绿地27.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0.83平方米。
小公厕关乎大民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小小的“便民之所”,不仅是城市的“面子”,也是民生的“里子”。
据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科科长吕炜琦介绍,金水区以“金水模式”从功能提升,服务提升、景观提升、人性化提升、智慧化提升,对公厕分批进行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改造,增设独立小便间、第三卫生间、休息厅,推动公厕从“基本款”向“驿站式”升级。共提升改造老旧公厕32座,累计推出24小时开放的公厕113座。
在郑州,超暖“新”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冷可取暖,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休憩港湾”。
今年以来,金水区总工会联合金水区城市管理局整合资源、科学选址,新建集休息、学习、交流、应急于一体的“户外劳动者驿站”8座。目前,金水区已累计新建“爱心驿站”42座,1座驿站服务1公里,让温暖“触手可及”。
聂思民告诉记者,为践行“百姓为人民,服务百姓解民忧”工作理念,我们延伸“爱心驿站”服务“触角”,探索出“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途径,着力拓展深化网格化体系,于全市首推“党建+驿站+服务”城市治理融合的“金水模式”,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普遍存在的充电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让小驿站释放“大温暖”,小空间服务“大民生”。
据金水区城市管理局市政所所长王怀奇,在郑州市施工围挡集中整治中,金水区城市管理局创新推行“四三三”“金水模式”,即:四分类:“拆除类、规范类、提升类、巩固类”;三治:“专治、共治、法治”;三步走“监管+服务+整治”,推动全区围挡大排查、大规范、大整治、大提升”。
截至目前,他们累计整治各类围挡问题76处,拆除围挡15.34公里,面积达3.25万平方米,规范围挡10.9公里,实施瘦身1444平方米。
“遮丑围挡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懒政思维,拆除挡景围墙更要摒弃‘思维围墙’。”金水区城市管理局党组、局长说:“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拔钉子,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让脏乱无处藏身,实现围挡整治无盲区、全覆盖。”
百姓民生,小事见真情。正是这一连串的民生福利,让金水的幸福家底更加殷实,也让市民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来源:金水区委宣传部 宋妍 李学军)
近日,河南商丘籍在京流动党员邓天志通过商丘市委组织部和商丘市工商联协调,和北京某公司共同出资投建新能源项目。“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外创业的流动党员应该更好发挥作用。…
时而低沉悠扬、时而清脆明亮,乐声不时从古色古香的庭院传出,琴、筝、阮、琵琶等招幌沿着青瓦白墙的村居排开。这里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