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西安有不少帝王的墓葬,人们伴着陵墓生活早已不是新鲜事。
在西安城东,有一片区域不仅有着最靠近生活区的秦代古墓“秦庄襄王墓”,周边还发展成为城东热闹非凡的繁华居民区,相信有不少的80、90后小时候在秦庄襄王墓周边放过风筝、摘过酸枣……
从2017年10月开始围挡建设的韩森冢广场,当年公示工期为8个月,然而已过去足足6年半仍在围挡之中。有消息透露,广场将争取在今年5月1日前向市民开放,姗姗来迟的韩森冢广场能否如期开放?
西安市东郊,具体说是在韩森路西段南面、金花北路东边、公园北路南端,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陵墓,俗称韩森冢。
关于韩森冢墓主,虽然有是秦庄襄王的民间传说,但到底墓主是谁,已经争议了上千年。曾有秦孝文王寿陵、秦庄襄王陵、汉史皇孙冢、汉刘康恭皇陵等说。
“韩森”两个字,在西安东关的方言里,和汉大将军“韩信”音接近,因此很多人刚一听到都以为“韩森冢”是“韩信冢”。但后来韩信真正的墓已经考古认定不在此处。
另一种说法和汉代皇墓有关。西安市著名地名专家葛慧认为,“韩森冢”是汉武帝孙子刘进的墓,人称“皇孙冢”。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谐音,人们误传为“韩森冢”。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森冢是秦时看墓的人叫韩森。秦亡后,韩森还住在这地方,所以把他住的地方叫韩森寨,坟也就叫韩森冢了。
有网友曾在2019年3月进入施工区域,拍到韩森冢立有一块2018年3月新立的碑,碑上标明这是秦庄襄王墓,这个墓主认定是根据1956年8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信息。(4月24日我们因施工围挡未能入内看到此碑。)
唐代刘餗所著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载:“望京城东有冢极高大,俗谓吕不韦冢。以其锐上,亦谓之尖冢。咸亨初,布政坊法海寺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秦庄襄王过其舍索食,自言是其冢,而后代人妄云不韦也。”
三国魏文帝时诸臣为皇帝阅读编撰、隋唐后已失传的《皇览》断定其为“吕不韦冢”;汉代赵岐记述古长安自然和人文情况的《三辅旧事》认为是“子楚母冢”,也就是说是秦庄襄王母亲夏太后的墓。以及,传为唐代韦述著、记述长安与洛阳两京名胜古迹等的《两京道里记》称其“在通化门东二里”,为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寿陵”。
2011年,为配合新城区韩森冢周边改造,受西安市文物局指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从当年年10月开始对 “秦庄襄王墓”及周边近8万平方米区域进行了整体考古勘探调查。
经过几个月的勘探,考古人员得到一系列数据,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它应是战国秦时期王侯级别的墓葬。
时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的朱连华介绍,《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韩森寨一带,秦时亦属芷阳县辖。因此考古人员推断,从已有的资料来看,韩森冢最有可能是庄襄王的陵。“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芷阳。”因此,如果是庄襄王陵,可能和帝太后埋在一起。当然,只有发掘了才能下最后结论。
而且在2016年时,《文博》04期刊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耿庆刚《韩森冢为秦悼太子陵说》一文,文中认为,韩森冢年代略早,且从韩森冢规模判断其规格至少应比王、王后略低,结合已知陵墓的年代与文献记载判断其应为秦昭襄王太子悼太子陵。
秦庄襄王姓嬴名子楚(原名异人),虽然他的爷爷秦昭襄王(在位56年的“超长待机”秦王)和儿子秦始皇都很凶猛,但他的父亲嬴柱很弱,坐上王位当年就死了;他自己只坐了3年王位也死了。
异人的生母为夏姬,当时异人均不受安国君嬴柱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当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在邯郸做生意的卫国大商人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他决定搞一次投资,押一次宝。
于是吕不韦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的花销;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珍宝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非常高兴,没有儿子的她决定收异人为自己的义子,改名子楚,并说服了嬴柱将子楚作为太子人选。
就这样,嬴柱当上秦王(即秦孝文王)后,子楚升为太子,接着于公元前249年当上了秦王,是为秦庄襄王。并按事先的承诺,让吕不韦担任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公元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薨,享年三十五岁。子政继位,是为秦始皇帝。秦王政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祖祖辈辈生活在韩森冢周边的韩森寨人,自然而然地关心韩森冢,一方面听上辈人口传,一方面看各种书籍记载,从而知道守墓人韩森、皇孙冢、秦庄襄王陵等各种传说和说法,也成为他们闲聊的话题。
以前冢四周有一圈方形的土城墙,一人多高,两三米厚,城墙里边还有几米宽能走人的台子。人们把城墙里面叫冢营。城墙外边还有战壕。冢周围东南西北都有碉堡。
“韩森冢是西安城附近的制高点,谁想占西安城,就得占这个地方。”清同治五年,即公元1866年,西捻军围攻西安,就在韩森寨一带安营扎寨。抗日战争时,韩森冢周围修了很多防空洞和战壕。
“冯玉祥曾到过韩森寨三次。”1914年5月间,冯玉祥率部前往小雁塔途中,因遇大雨,在韩森寨薛家园子旁边支起帐篷过夜,没有进村扰民。次日雨仍不停,冯玉祥派人向村民购买麦草烤衣、做饭。留村看家的一些老者感觉这支部队与其他部队不同,前往探视。高大魁梧的冯玉祥热情地把他们请入帐篷,做了自我介绍,并说:“初次来陕,人生地疏,不懂风土人情,请各位多加指教。”
1921年,北洋政府撤销了陈树藩陕西督军的职务,但陈树藩拒不交权。冯玉祥入陕武力接收。当年8月,冯玉祥升任陕西督军。次年春,冯玉祥率部修筑西安至潼关的汽车路时,又顺便第三次到韩森寨,同官兵一起在韩森冢上植树。
“韩森寨十三村,家家户户卖调粉。扁豆粉出了名,每到夏季卖个红。”这是流传在韩森寨一带的一个民谣。调粉就是凉粉,韩森寨凉粉有名,靠的是韩森冢周围沟道、崖边等长的牛筋草。人们把牛筋草挖回去熬水,用来做凉粉。
解放后,国家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西安被列为重点建设地区。“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韩森寨区域就建有黄河机器制造厂、东方机械厂、华山机械厂、昆仑机械厂、西北光学仪器厂、秦川机械厂等国防企业,50年代末先后投产,是常规武器、雷达、探测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
90年代的韩森冢非常热闹,是韩森寨地区的中心贸易场所。每天早上,大大小小的摊贩搭着帐篷,摆起摊位,招揽路人的吆喝、互相砍价的比拼、遇见熟人的寒暄......声音此起彼伏。
居民们上来买菜、逛街、吃早点:油茶装在大茶壶里,倒出来的时候会溜出两根煮的软糯的麻花;金线油塔配着泡菜,浇上辣子和蒜调和的汁水,热气腾腾;酥脆的油条、香甜的糖糕在油锅里翻滚,金光灿灿;一碗米线一块二毛钱,满满一碗又香又麻……
如今的韩森寨依然是城东地区重要的军工生产区、军工福利区和居民群众生活聚集区,马奎肉丸胡辣汤、米线张、喷泉园骨头庄、李老四腊牛肉夹馍等知名餐饮店及小吃遍布这一区域,这里始终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
据从相关部门得到的最新消息,目前韩森冢广场移交工作处于准备阶段,待移交验收通过后,争取于今年5月1日前向市民群众开放。
4月24日下午,在韩森冢广场外看到,这里施工围挡仍没有拆除,外面停放着一些车辆和垃圾桶。施工公示图已经破损,围挡上的一些铁皮被掰开、撬开,露开一些口子,或许附近路过的居民曾从这里向广场投去过好奇的目光。
越过围挡可以近距离看到韩森冢广场的面貌,人行步道、草坪铺设、树木绿化已经完成,还配备有垃圾桶、环境监测电子显示屏等等。看来已具备近期对外开放的条件。附近的居民对广场非常期待,“这广场有好长时间。